十月半 下元节

下元节,一个被人遗忘,却又无比温暖的节日

今天是农历十月十五,初冬的月亮又圆了。


比起十几日前的寒衣节,知道下元节的人怕是更少了。


这两个同为祭祀的节日,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世界,被逐渐遗忘。


但若提到(正月十五)的上元节和(七月十五、即七月半)的中元节,很多朋友就非常了解和熟悉了。其实,下元节是今年最后的月亮节,更是水官下凡解厄、为人间俳优解难的节日。


上元节、中元节和下元节的区别


正月十五:为上元节,是“天官”之日,以祭天神为主,同时祭拜先祖;

七月十五:为中元节,是“地官”之日,以祭地神为主,同时祭拜先人;

十月十五:为下元节,是“水官”之日,以祭水神为主,同时祈求平安。


根据道教的说法:这三个日子分别是天官、地官、水官的生日,这三官的全称为:“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”、“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”、“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”,即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”,在道教中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的神明。三官在这三个特殊的日子奉命于民间治理民众,分别接受信众祈求赐福、赦罪及解厄。



上元节、也称灯节、上元佳节、元宵节,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。从唐代起,元宵张灯、开灯祭神祈福便是法定之事;汉魏之后,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。


如今,在元宵节的月圆之夜,人们进行赏花灯、放鞭炮、吃元宵(汤圆)、猜灯谜、庆团圆的喜庆欢乐活动,还有的地区会有舞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、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。在2008年6月,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中元节,是祭奠先人的日子,也称做“鬼节”,追怀先人、敬祖尽孝是主要的传统风俗,人们把秋后收获的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用,然后再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,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。

千库网_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祭祖祈福_元素编号13359250.png



下元节有哪些习俗

1、修斋

“下元节”是道教斋法中,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。古人在祭祀之前,沐浴更衣、不饮酒、不吃荤、清心示诚,称为斋戒。



2、祭祀

以前,人们会在空旷的原野放孔明灯,在河面上放河灯;或者焚烧“金银包”、纸钱等,来祭拜祖先亡灵;同时,也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,让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、祛除水患、农作物平安过冬。


现在,人们可以选择去当地的道家活动场所参加相关的活动,或者去禹陵、禹庙等纪念地去参加祭拜禹的民俗活动,再或者在家中祭祀下元水官、并祈祷消解困厄。


在这一天,对于一些身患疾病或者遭受不幸的亲朋好友,可以大家一起为其祷告、解厄,希望其缓解病苦、放松身心,为其祈福。



3、吃麻腐小笼包


吃麻腐小笼包是为了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。“麻腐包子”也寓意着“送寒衣的包袱”。将麻籽碾细,用水搅拌成糊状,过滤掉皮,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。再将麻腐拌上萝卜或洋芋作为馅料,蒸成麻腐包子即可。

千库网_下元节手绘水彩民间工匠祭炉神PNG免抠_元素编号11440291.png


古诗词中的下元节


宋人吴自牧在《梦粱录》里记载:“(十月)十五日,水官解厄之日,宫观士庶,设斋建醮,或解厄,或荐。”在这一天,道观做道场,人们祭祀祖先、持斋诵经,迎接水官大帝,以求得困厄的疏解与人生的安详。


后来,随着道教没落,朝代更迭,下元节也逐渐被忘却,但在江苏常州,至今依然有“斋三官”的风俗。“十月半,牵砻团子斋三官”,因正值收获时节,人们用新米磨粉做小团子,包素菜馅心,蒸熟后在大门外"斋天"。


华夏数千年的历史,让中国拥有了众多传统节日,但真正能完整保留下来的少之又少,那些至今依然被大众知晓的节日,难能可贵。


下元节,一个正在死去的中国节,她和所有传统节日一样,镌刻着先民的生命体验和美好愿望,她不该被忘记。